nengcao@mail
添加时间:“职业差评师”与“职业好评师”有相通之处,两者都是互联网生态出现病变的结果。评价系统的出现,让电商诚信实现了可量化,这是电商平台得以发展的一个重量级创新成果。可是,当互联网生态出现问题时,评价体系也就产生了扭曲,往两个方向发展,分别形成了“职业差评师”和“职业好评师”。只要还有“职业好评师”的存在,就说明根子有问题;而只要根子有问题,对“职业差评师”又如何才能实现“斩草除根”?
报道称,越来越频繁、强度也越来越大的热浪不仅有造成生产力损失的风险,还会对拉美、撒哈拉以南非洲、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西部这些本来就高温的地区火上浇油。到2050年,劳动时长中损失的小时占比将翻一番,从10%增至20%。而且,美国西部和整个地中海地区等某些北半球地区会直接面临损失几个GDP百分点的威胁。
这时候你又要具体分析各个投资构成部分增速下降背后的原因。分析应该是一环扣一环。中国现在就是这样的状况: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很低,房地产投资还行。怎么办?不要根据你所计算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来决定意向性增长目标,要试错。你怎么去试错?我只看两个东西,一个是通货膨胀,一个是财政状况。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处于低水平,现在猪肉价格暴涨导致CPI达到3.8%。但这不是核心通胀率。相信猪肉价格上涨是一次性的,考虑到基数,明年的某个时候,猪肉价格的增长率会降下来。另外,我们已经多次强调,PPI已经数月负增长。
2018 年的美国人避重就轻的回避了几个事实:第一是减税带来的税收减免结构问题,减税的同时也削减了地方的税收抵免,按照各大投行的推算,最后实际是将 10%富人应承担的税收转嫁到了 50%的穷人身上,中间 40%的中产阶级税收负担仅表现为略有下降,但带来的还有财政赤字的不断上移。最初的时候特朗普政府宣称税收负担不必担心,外资引入后将扩大税基,最终填补税务缺口,不过按照目前全球经济从复苏转衰退的进程看,这一预期很难实现。第二是对外贸易政策是否会由很好的结果,今年美国实际谈成了两笔重要的外贸争端,一是与墨西哥,二是与加拿大,虽然表面上取得了较大的胜利,不过在亚太峰会中加拿大前总统的访谈中可以看出,美国在谈判细节中对加拿大进行了较大的让步,而这一系列举措也令其余地区国家的形成了一定的应激反映,目前看对美国的利弊还很难说。
(十五)加强出行预警。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预警分析和信息发布,引导游客在节假日期间理性出行。密切对接线上线下旅游企业、主要客源地,开展游客流量分析预测,提前制定调控预案。推进交通与旅游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。结合景区入园人数、道路运行状况等建立拥堵预警机制,通过导航提示、信息提示牌、诱导屏及媒体等平台及时发布高速公路、服务区及景区的拥堵预警信息。(地方各相关部门,交通运输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公安部)
下面我把对中国经济情况、经济形势的看法和各位分享一下。我认为中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。宏观数据显示是6%,这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值,而且大大低于全球金融危机时的速度。那时候政府已经急得不得了,危机来了,但是现在大家好像都觉得没事儿,这种心理状态我觉得也是有问题的。我担心是: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的持续下跌,而且大家认为经济增长速度还会继续下跌,这么一种预期已经形成了。在座有谁认为今年年底经济增长速度会高于6%?有吗?打个赌举手(有一位听众举手),我们要看看2020年底是不是这样,要是的话得奖励他。因为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。但问题是尽管你可能是对的,但大家都不同意你的看法。而影响大家行为的恰恰是大多数人的预期。在这种预期下,投资者不投资,消费者不消费,预期就可能自我实现了。如果不采取行动,经济增长速度会陷入恶性循环。如果大家都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就是在6%上下晃悠,不会再高、不会再低,经济增速高点低点或许也没关系。但现在是大家普遍预期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跌。这就要求我们采取行动,扭转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跌的趋势。